职称评审大改革,不让实干者吃亏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近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破解职称评审中的“一刀切”、简单化问题,进一步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2023年2月14日《劳动午报》)
      职称评审大改革,看到相关的改革方案,让很多人都为之一振,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职工,对他们来讲,绝对是好消息,在职称评审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期盼。
     此次职称评审亮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对于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讲有重大意义,如评审规定中提出来,对于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这对职称评审来讲,改革的力度是相当大的,毕竟有很多一线工作人员,很少拿出时间来写论文,毕竟写好一篇论文,其专业性是很强的,写好需要大量的时间,如小学生教师本来工作都很辛苦,在写论文时,特别是一些偏僻基层地区的教师,或许学历并非很高,对于论文了解根本就存在着一知半解,让他们为了职称评审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去写论文,实在是难为他们。如今改革后,论文不再是评审工作的绊脚石,只要他们在教学中实干,能够做出成就来,职称评审就有优势。
      称职评审改革,更注重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工作绩效考评。过去在评审方面或许更注重学历等方面,如今改革后,更注重工作人员的实干精神,工作能力强,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来,在职称评审时有两名以上具备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破格申报,就可以做到破格录取,而对于学历没有硬性规定。还有就是在一线工作的人员,其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将自己的工作成果,通过一些方式展示出来,如规定中所说,推广代表性成果制度,标准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解决方案、创新突破、高质量专利、成果转化、理论文章、智库成果、文艺作品、教案、病历等业绩成果均可作为代表性成果参加职称评审。这对他们参加评审来讲,更增加了很重的筹码,对于他们职称晋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职称改革,一直在进行中,今天的改革不是最终版,相信未来的改革力度会更大。要相信,制度改革就是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实干者吃亏,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总会得到好制度的回报。(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