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营销赢不来市场,货真价实才是企业立身之本
今年3月,某脱毛仪品牌的上述争议广告出现在深圳的多个住宅小区、商业楼宇电梯和大堂。在广告宣传海报中,“我不脱”的字样十分显眼。对此,“深圳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你这怕不是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4月22日 澎湃新闻)
自从椰树集团屡次因低俗广告被调查整改,年年都会有某产品因低俗营销,打擦边球等被推上热搜,面临罚款整改。广告热衷于玩文字游戏,到底是故意低俗营销引发争议,还是网友反应过激呢?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中不得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以及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
既然在广告行业有法可依,那么低俗营销为何还是屡禁不止呢?说到底还是企业揣着明白装糊涂,知法犯法,知道即便被查处整改,无非是交罚金了事,还能在网上“红一红”,觉得不是坏事。违法成本过低让这些品牌企业有恃无恐,正如律师董毅智所言“互联网时代,一个热搜的回报可能远大于处罚。”可如果一个品牌为了流量热度而不择手段,那就是饮鸩止渴,必然走不长远。
低俗的营销文案,看起来好像是别出心裁,一语双关。实际上就是“下三滥”的招式,无底线的逢迎低级趣味文化,通过粗俗的语言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侵害人的思想,腐蚀社会风气。像椰树集团和某龙辣条等企业,他们的市场面对的青少年儿童,低俗的广告标语已经突破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底线,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而且品牌企业单单靠着低俗策略来打开市场,是不是也反映出自身的产品不过硬,竞争不过同类产品,才“出此下策”呢?
低俗营销,低俗的不是产品而是思想。品牌违规营销频频出现,监管部门值得反思,应继续加大对产品广告等营销手段发布前的监管与审核,确保产品于宣传内容一致,合规,合法,合道德;企业管理层要深知“常在河边走谁能不湿鞋”,学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把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口碑上,“酒香不怕巷子深”,货真价实才是立足之本,让企业长远发展。
 
赞助商广告,瞅一眼吧
朕瞅过了,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