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
深读
汉风
故事
生活
竹苑
肃竹
学术
鸿门
文旅
在线咨询
鸿门,在新丰镇东,距秦始皇陵十里。古时,大道中横有一长二里余的陡坡,将道路隔断,人们凿隧道以通行,因其坡北名鸿陂,南名坂口,故称鸿门。
公元前二O六年(汉元年),项羽听说刘邦攻破了秦都咸阳,遂率四十万大军攻破函谷关,屯兵鸿门。项羽的谋士范增献计,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以便在宴会上杀掉刘邦。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片刀光剑影。后来,在张良、樊哙英勇机智地护卫下,刘邦才得以逃回霸上军中。
今鸿门堡(旧称项王营)仍存,尚保留有鸿门宴宴台、霸王上马台、跑马港、萧何寨等遗迹,鸿门宴遗址现已由当地文物部门修复,在昔日的宴台上树起了高大的军帐,新塑的项羽、刘邦、张良、樊哙等塑像栩栩如生,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所描绘的情景已展现在人们面前。
公莫舞歌并序
[唐]李贺
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①云。
方花古础排九楹②,刺豹淋血盛银甖③。
华筵鼓吹无桐竹④,长刀直立割鸣筝⑤。
横楣粗锦生红纬⑥,日炙锦嫣王末醉⑦。
腰下三看宝玦光⑧,项庄掉*(左上竹下肖右刂)拦前起⑨。
材—官小臣公莫舞⑩,座上真人赤龙子(11)。
芒砀云瑞抱天回(12),咸阳王气清如水(13)。
铁枢铁楗重束关(14),大旗五丈撞双环(15)。
汉王今日颁秦印(16),绝膑刳肠臣不论(17)。
【作者简介】
李贺(公元790——816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因避父讳,不能应考进士,只做过奉礼郎、协律郎等小官,一生郁郁不得志,死时仅二十七岁。他的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语言功亦刻意搜奇猎艳,别开生面,自成一家。现存诗二百四十一首。
【注释】
①公莫舞相传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欲刺沛公刘邦,而项伯也起舞,并用自己的衣袖相隔,同时不断地对项庄说,“公莫”,以示意项庄,让他不要害刘邦。
②方花:指琢了花的方石。础,垫柱子用的石头。九楹,九根柱子。这句是说宴会场面豪华,气派很大。
③甖(yTng英):一种小口大腹的盛酒器。这句诗说宴会用猛兽豹子的肉来做莱,显然是异乎寻常的。
④桐竹:指琴瑟箫管之类。
⑤鸣筝:一种乐器。这两句诗是说宴会上没有乐舞,只见长刀直立,一派杀气腾腾的景象。
⑥楣:门上的横梁。这句诗说门上的横粱用红锦包裹,颜色十分鲜明。
⑦日炙锦嫣:指宴会已进行多时。
⑧“宝玦”句:指项羽的谋士范增举玦示意项羽赶快动手杀刘邦,据《史记·项羽本纪》载:“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玦”与“决”同音,举玦是暗示快下决心。
⑨项庄:项羽从弟。*(左上竹下肖右刂)(shuo朔),古代武舞中所执的竿。这句诗是说项庄听从了范增之计,在筵前拔剑起舞,欲刺杀刘邦。
⑩材官:一般指低级武官,这里即指项庄。
(11)赤龙子:即刘邦,《史记·高祖本纪》说其为赤帝子。
(12)芒砀云瑞:芒、砀,二县名。刘邦曾隐匿于芒、砀二县交界的山泽之间,刘邦妻吕后往往能找到他。人们不明原因,吕后说刘邦所在的地方往往有云气。古人认为,天子头上有云瑞,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这句诗暗示刘邦有天保佑。
(13)咸阳:秦都城。这句诗是说秦王朝的气数已尽。
(14)铁枢铁楗:指用铁做成的关门的开关,形容关之坚固。
(15)双环:指关门上的门环。这句是说刘邦的军队高举五丈大旗,势如破竹,击破秦军而进入关中。
(16)颁秦印:指刘邦灭秦建汉。
(17)绝膑刳肠:折断膝益骨,剖出肠子。膑:膝盖骨。不论:不在乎。全诗的末两句是说,刘邦之所以能建立汉家天下,是因为有一大批象樊哙这样的忠心耿耿的将土拚着性命保护了他。
鸿门宴
[唐]王毂
寰海沸兮争战苦,风云愁兮会龙虎①。
四百年汉欲开基②,项庄一剑何虚舞③。
殊不知人心去暴秦,天意归明主。
项王足底踏汉土④,席上相看浑未悟。
【作者简介】
王毂,字虚中,宜春人。乾宁五年进士,官终尚书郎。有集三卷,存诗十八首。
【注释】
①龙虎:喻豪杰之士,这里是说项羽、刘邦在鸿门相会。
②四百年汉:西汉,东汉共四百余年。
③“项庄”句:这句是说汉代秦是必然之势,是任何力量也挡不住的。
④“项王”二句:末两句是说项羽将失败,他脚下所踏的土地也要变成汉朝的,但鸿门宴上的项羽当时却是当局者迷,只倚恃自己力量的强大,而没有看到即将失败的命运。
鸿门
[唐]胡曾
项籍鹰扬六合尘①,鸿门开宴贺亡秦②。
樽前若取谋臣计③,岂作阴陵失道人④。
【作者简介】
胡曾,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尝为汉南从事。其诗通俗明快。有《安定集》十卷,今已佚。其《咏史诗》一百五十首,评述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很有特色。
【注释】
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鹰扬:威武貌。六合:指天地四方。这句诗是说项羽威风凛凛地率大军进入了关中。
②贺亡秦:庆贺灭亡秦朝的胜利。
③谋臣:指项羽的谋臣范增。鸿门宴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让他杀掉刘邦,但项羽优柔寡断,没有听从。
④阴陵失道:《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退至阴陵县,迷失道路,向一农民问路,农民骗其问左,陷入大泽中,被刘邦军赶上,项羽战败自刎。
赋得亚父碎玉斗①
[唐]孟简
献谋既我违②,积愤从心痗③。
鸿门入已迫④,赤帝时潜退⑤。
宝位方苦竞⑥,玉斗何情爱⑦。
犹看虹气凝⑧,讵惜冰姿碎⑨。
而嗟大事返⑩,当起千里悔。
谁为西楚王(11)坐见东城溃(12)。
【作者简介】
孟简(?一公元883年),字几道,德州(今山东商河西北)人。进土及第,官至谏议大夫。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出任常州刺史,有政声。后历任越州、襄州、睦州等地刺史。曾坐事贬吉州司马。存诗七首。
【注释】
①亚父:项羽尊其谋士范增为“亚父”。
②献谋:指范增献计,让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但项羽没有听从。
③痗(mei妹):忧思成病。范增之计未被项羽采用,刘邦又用计离间项羽与范增,范增日益不被项羽信用,因而忧思得病,疽发于背而死。
④入巳迫:指刘邦迫于势单力薄,不得不亲去鸿门赴宴。
⑤赤帝:传说刘邦系赤帝子。本句指刘邦从鸿门宴上脱身逃回。
⑥宝位:即帝位。本句指楚汉相争。
⑦玉斗:一种酒器。据《史记·项羽本纪》载,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后,让张良送给项羽白壁—双、亚父范增玉斗一双,“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⑧虹气凝:范增劝项羽杀刘邦,说:“吾使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⑨冰姿碎:指范增击碎玉斗。
⑩大事返:大事已去。指范增击碎玉斗时所发出的叹息。
(11)西楚王:项羽灭秦后,自称西楚霸王。
(12)东城:县名,项羽最后败亡于此。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赞中论项羽说:“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鸿门宴
[宋]谢翱
天云属地汗流宇,杯影龙蛇分汉楚①。
楚人起舞本为楚,中有楚人为汉舞②。
*(左辟右鸟)鹈淬光雌不语③,楚国孤臣泣俘虏④。
他年疽背怒发此⑤,芒砀云归作风雨⑥。
君看楚舞如楚何,楚舞未终闻楚歌⑦。
【作者简介】
谢翱,字皋羽,一字皋父,福建长溪人,试进士不第。遂放浪山水,曾署延平府咨议参军。学问渊博,与文友组织汐社论诗谈文。有(晞发集》。
【注释】
①杯影:指鸿门宴。龙蛇:指刘、项。这两句诗是说,在鸿门宴杯觚交错声中,一片刀光剑影,这是楚汉相争的一个转折点。
②楚人:指项羽的季父项伯,他与刘邦私下约为婚姻,故鸿门宴上,范增使项庄舞剑,准备刺刘邦时,“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③*(左辟右鸟)鹈:鸟名,古人用*(左辟右鸟)鹈膏涂刀剑以防锈。淬: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刚。
④楚国孤臣:指项羽的谋士范增。当项羽不听范增的话,放走了刘邦等人之后,范增气愤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⑤疽背:项羽中了刘邦、陈平的反间计,不信任范增,范增怒而离项羽去,疽发背而死。
⑥芒砀云归:指刘邦得到天下。传说刘邦隐于芒、砀山泽时,所居之处往往有云气。
⑦楚歌:项羽被困垓下,汉军四面唱楚歌。这是比喻鸿门宴后不久,项羽就彻底失败。
鸿门宴
[宋]刘翰
江东遥遥八千骑①,大战小战七十二②。
刘郎晓鞭天马来③,蹴踏长安开帝里④。
子婴已降隆准公⑤,君王置酒鸿门东。
张良已去玉斗碎⑥,三月火照成阳红⑦。
绣衣归来日将夜⑧,可惜雄心天不借。
当时已失范增谋,尚引长戈到垓下⑨。
刁斗乍急营堡惊⑩,夜深旗尾秋风横。
玉帐佳人不成梦(11),月明四面闻歌声(12)。
拔剑相看泪如雨(13),我作楚歌君楚舞(14)。
明朝宝马一声嘶(15),江北江东皆汉土。
【作者简介】
刘翰,字武子,长沙人,有《小山集》。
【注释】
①八千骑: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时,得江东子弟八千人。《史记·项羽本纪》载:“梁乃召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②七十二:项羽兵败,逃至东城时,曾对部下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③刘郎:指刘邦。天马:汉朝人称西域的良马为天马。这句诗是喻刘邦起兵。
④开帝里:刘邦首先带兵进入关中,奠定了帝业的基础。
⑤子婴:秦王,他是秦二世的兄子。隆准公:指刘邦。《汉书·高帝纪》曰:“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这句是指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⑥玉斗碎:刘邦从鸿门宴逃归后,张良送一双玉斗给范增,范增恨自己的计谋不被采纳,将玉斗用剑撞破。
⑦三月火照:指项羽火烧秦都咸阳事。《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⑧绣衣:有人劝项羽建都关中,项羽心思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⑨垓下:地名,项羽兵败后被汉军围困的地方,在今安微省灵壁县南沱河北岸。
⑩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击以巡更。
(11)佳人:指项羽的宠姬虞姬。
(12)歌声:项羽被困垓下,韩信为了瓦解楚军的斗志,故意让士兵高唱楚歌,项羽误以为汉军已占领了楚地。
(13)拔剑:项羽于垓下夜闻四面楚歌声,遂拔剑而起,于军帐中歌《垓下歌》,“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项羽本纪》)
(14)楚歌:即指项羽所歌之《垓下歌》,歌辞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楚舞:指虞姬于帐中起舞,并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楚汉春秋》)
(15)宝马:指项羽的名马乌骓。项羽乌江自刎前,将此马赠给了乌江亭长。
鸿门高
[明]季东阳
鸿门高,高屹屹。
日光荡,云雾塞。
双舞剑①,三视玦②。
壮士入,目皆坼③。
谋臣怒,玉斗裂④。
网弥天,龙有翼⑤。
龙一去,难再得。
【注释】
①双舞剑:鸿门宴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羽从弟项庄在宴会上舞剑,以便伺机刺杀刘邦,而项羽的叔父项伯因私下与刘邦联姻,故亦拔剑起舞,并以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下手。
②三视玦:玦,古人佩戴的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项羽的谋土范增建议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因而在宴会上三次举起随身佩戴的玉玦向项羽示意早下决心,而项羽默然不应。
③壮士入,目皆坼:指刘邦的大将樊哙在危急关头,闯帐而入,保护刘邦。《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示项王,头发上指,目粢*(上此下目)尽裂。”坼,裂开。
④谋臣怒,玉斗裂:这两句是指范增。刘邦从鸿门宴上脱身后,派张良送给项羽白壁一双,送亚父(范增)玉斗一双,“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⑤网弥天,龙有翼:龙,指刘邦,因为他后来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两句是说,项羽虽摆下鸿门宴,安排好天罗地网,但终于被刘邦脱网而逃。
赞助商广告,瞅一眼吧
朕瞅过了,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