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城隍庙

城隍一词由来很古,《周易》中已有“复城于隍”的说法。城指城墙,隍指濠堑,城隍就是城池的意思。“城隍”神是由古代的“社神”演变而来的。唐代名将张巡有《祭城隍文》,祈求城隍助军退敌,说明城隍是一位城池保护神。城隍神的职司和级别,和人间的知府、知州、知县相对应。西安城隍是“府城隍”,他的庙叫作“都城隍庙”,意思是他管辖着所属的30多个县的城隍。
西安都城隍庙的正门,在今西大街,后门在今庙后街,位置在大学习巷之东,北广济街以西。清代处于“理事厅署”和“长安县署”之间。庙宇宏伟富丽,规模整齐,占地面积很大。据《续修陕西通志稿》记载,西安都城隍庙修建于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以后,在明万历、清顺治、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曾屡次重修。
在西安都城隍庙门外的入口处,原来有一座占地五间的斗拱结构的木牌楼,50年代扩建西大街时被拆掉。牌楼下有铁狮子一对,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坏。牌楼之后,是一条南北向的铺着大块青石的通道,两旁是上下两层的低矮的楼房,其下为砖木结构,上为木质楼阁。通道的北头,有一座小骑楼,称“文昌阁”,据说是庙里的鼓乐楼,下面可以通过行人。由此往北,不远就是五大间宽的二门。二门两边塑有高大的四大天王神像。二门之内,是一座庙院。南端是形制壮丽的大戏楼。旧时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四月初八,过庙会唱大戏,酬谢神灵的庇佑,凡夫俗子们则跟上沾光随便看戏。平日,庙院内有许多玩杂耍的、拉洋片的、唱扁担戏的和赌博的,在这里各显神通;还有一些居士站在凳子上向过往行人劝善,他们都很虔诚,即使只有一、两位听众,也仍然眉飞色舞地讲着惩恶扬善的故事。
二门内与戏楼相对的,是七间宽的西安都城隍正殿。这座正殿,在清代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一度失火焚毁,同年,即由川陕总督年羹尧用拆了明秦王府的砖瓦木料加以扩充重建。殿堂仿宋、明宫殿样式,阶墀突起,回廊开阔,极为壮观。前檐格扇的浮雕图案也颇精美,殿内有大石供桌,大殿前院中有雕刻精巧的木牌坊一座,其宏伟与大门前牌楼相似。牌坊前有红铜狮子一对,狮身上铸有许多嘉靖时的铜钱,胸前并铸有“明嘉靖三十八年十月吉日秦府内典”等字样。牌坊后面还有铁狮子一对,为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铸造,重有五千斤。供桌和铜、铁狮子都是明秦王府旧物。铜狮子现移置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东门前,铁狮子已不复存在。此外,大殿前有一对带两个斗的铁旗竿和一对雕花的大铁制化纸炉,也都不复存在,传说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毁掉的。
大殿内是高大的城隍塑像,城隍两边,则是财神、火神和送子娘娘的塑像。大殿正门两边的格扇门前,摆着屏风式的连环画,上面画着上刀山、下油锅、抽肠、挖眼、拔舌等十八层地狱中各种残酷的刑罚。大殿东西两侧是“十殿闫罗殿”。解放后,所有神像都被拆除。大殿后来改作库房,闫罗殿改为莲湖区文化馆,戏楼改为庙后街阅览室。
大殿之后是二殿,中间供奉着城隍和他的妻子,两边是他们的寝宫。抗日战争期间、这里住着由河南逃来的难民。“文化大革命”中,这座破旧的神殿被拆除,在原地修起了三座两层高的居民楼。
二殿之后是一座颇高的玉皇楼,楼后有所小院。据传小院是用若干六角形龟纹铁板镶成的,人们把它叫做“铁角坟”或“铁丘坟”;但也有在这里住了很久的人说,院子中间只是一个土坑而已。现在都改成了平房。
西安都城隍庙的最后一座大殿,现在虽然已经破烂不堪,但仍然可以看到当年的辉煌壮丽。这座大殿由两进房连在一起,进深约30米,东墙厚约一米,修得非常坚固。解放前,是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监狱之一,现在是庙后街街道办事处的所在。
从二门起到最后的大殿,东西两边各有许多偏殿和庙墙把这一大片殿宇建筑群连成一个整体。两边墙外,又各有一长排每套三间宽的院落,分别叫做东、西“道院”。道院最多时曾有“二十二宫”,由此可见当年的盛况。
西安都城隍庙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演变成了一所以小商品和妇女用品为主的综合性市场。解放前,由大门往里,两边鳞次栉比全是商店,除少部分是绸缎花布店外,大部分经营的是妇女用的首帕(黑色长丝帕,用以裹头)、绑腿带、绸花、香粉、胭脂等化妆品和绣花用的针、各色丝线、染料等。另外,还有专卖刀剪以及各种木桶、杆面杖、甩子把、案板、洗衣搓板、补袜底板等等的旋木制品和儿童玩具的小商店。二门口和东西道院内还有制作、出售旧戏用的衣、帽、鞋、靴、胡须、头发、武器等的作坊和店铺。这里的生意一直很好,人们都乐意到这里来买东西:一来是它的日用百货和婚丧用品特别是小商品经营集中,城乡群众特别是妇女家用的小商品种类很全,到城隍庙一次就可基本上买全需要的商品,这里不仅是零售商场,也是西安附近各地商贩进货的重要基地;二来是这里的商品可以讨价还价,有句俗话说,“城隍庙的买卖连腰砍”,砍过后自己心里觉得讨得了便宜;三是有些商品如戏装、旋木制品、玩具等,有一部分门前是店,后边就有作坊,可按顾客需要订做订制,非常方便,容易满足购买者的特殊需求。所以,昔日的城隍庙不仅是城乡群众购物的场所,也是人们游逛的场所,终日熙熙攘攘,其盛况不亚于今日的大雁塔旅游胜地,也不亚于今日的唐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