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泓寺石窟又名川子河石窟,在富县城西65公里的直罗镇川子河北岸。石窟面向西南,主洞前面有一座木结构三开间二层楼房。东西长约70米的山崖上分布着七个洞窟,隋大业年间建造,唐、宋、金、明、清各代都有雕凿。
石窟大小不等。最大的宽10.3米,高5.4米,深10.7米;最小的宽2.4米,高1.8米,深2.5米,每个石窟内都有一定数量的雕刻。窟号从东向西编列,第一窟:窟口为长方形。窟内也略作长方形,壁上刻有明嘉靖癸卯年(公元1543年)的题记,记载此窟为明代所建的“三教石洞”。窟内有石刻坐像三尊,胁侍二尊。第二窟:窟口为长方形,两侧左右各浮雕一名手执矛或剑的武士。窟内中央有基坛,坛上有背屏五个,上承窟顶。第三窟:窟口为长方形,左右各有一名手执矛或剑的武士,窟内也略作长方形。中央有基坛,坛上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第四窟:窟口为长方形,左右各有一名武士。窟内中央有基坛,坛上有文殊骑狮像。西壁有小龛两个,南龛有造像一尊,北龛有造橡两尊;还有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铭记一处。该窟是五代时凿建的。第五窟:窟口为长方形。窟内结构与第二、三窟基本相同。窟内有隋大业年间的题记,可见该窟建于隋代。第六窟:规模最大,雕像也最多,是石泓寺石窟的主体部分。楼房就在该石窟的前面。窟内中央有基坛,坛的四角各有方形大石柱一根,上承窟顶。
坛上有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佛与菩萨均跌坐莲花座上,二弟子分立两旁。石柱上雕满大小造像一千三百三十一尊。其中东侧前柱西面刻有高70厘米的留须小造像一个,似道教天尊。南面刻一佛二胁侍。西侧前柱北面刻菩萨坐像一尊,作闭目深思状,两手相交于腹前,衣裙流利。东侧后柱北面,分三段雕罗汉像十尊,或盘坐,或斜倚,有的谈笑,有的静思,神态逼真。西侧后柱南面刻菩萨像一尊,翘右足坐于山崖间,雕工精美。西壁有大小造像一千九百四十七尊。窟顶刻有几何形花纹。窟内有明显的唐代风格的雕刻。造像铭有金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贞元二年(公元l154年)的,还有明成化年间的和清代的,可见该窟最早建于唐代,以后金明清等各代都在此深造。第七窟:窟口为长方形。窟内后部及左右两侧有石台,台上原有泥塑小像二十尊。窟顶前部凿有八角藻井,内有蔓草和二龙戏珠纹图案,后部于平綦上刻龙、蛇、凤、麟及花草纹图案,均系清代作品。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