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嫁女

陕西关中,历史悠久,民情淳朴。婚嫁风俗,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注入了一定的现代生活意识,其过程像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
旧时的婚嫁、在程序上遵循“六礼”之规,即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合婚、押帖、介礼、封礼。这些规矩现在大部分已被革除和废弃了。关中人嫁女,像过节日一样,十分隆重热闹。选择吉日多在新年春节之际,或金风送爽的秋天。女儿出嫁的前一日,亲戚朋友前来赠礼,娘家设宴款待,叫做“饯行”。同村的姐妹们也都送来一件礼品,表示祝贺。在“饯行”这天,要在娘家的亲属中选定两名送女的人选,一般为已婚姐姐或嫂嫂,她们的责任是把出嫁女打扮好,送到新郎家为止。出嫁前一天晚上两名送女娘要帮出嫁女装箱压柜,即把娘家的陪嫁衣物放置箱内。装箱是有讲究的,首先在箱内四个角上各压十块钱,中间也放十块钱,表示富贵有余,然后再装衣物,同时还要在箱内放一些烟、酒、糖果之类的食品,这是为新婚之夜那些闹房人准备的。再就是按出嫁女的年龄包饺子,一岁一个,次日天明前让出嫁女一次吃完。送女娘的另一项任务是为新娘剔眉刮脸,帮助新娘梳妆打扮,同时嫂嫂们以开玩笑的口气十分含蓄地向出嫁女传授新婚的经验,甚至讲些使新嫁女脸红心跳的内容。
婚娶的男方,叫做“娶媳妇”。提前两天宴请乡邻、朋友,名曰“请执事”。提前一日执事上门做好待客的安排。当日早上,搬嫁妆的人进餐后(讲究空肚子不能搬嫁妆)同新郎和作伴人前往女家迎亲,并要给女家带八至十二个大馍(叫硬盘馍),三副红帖(请女方三辈人送女登程)和一副冠婚吉书(说明一些禁忌事项)。女方家在招待时,搬嫁妆的人有意将碗盏、酒杯之类盗走,作为取闹新娘的实物。
婚嫁队伍起程,新郎前行,新娘随后,送女娘始终陪着新娘同行,后边跟着送嫁的宾客。婚嫁队伍每经过一处村庄时,抬花架、衣箱的人要停下来,让人家观看新婚的陪嫁。路途上如果两家婚嫁队伍相遇,两个新娘互相赠送礼品表示祝贺。
婚嫁,在过去新娘是坐花轿,必须是胞哥背进轿问(无胞哥者同辈他入亦可)。轿到男方家门口,按冠书上规定的方位落地,随之放花炮,礼宾先生撒草料,唱着吉祥喜庆祝贺之辞,令新媳妇走出轿门。新娘头顶盖头(一方红布),脚踩花毡走进新郎家门,新郎新娘并行到祖先堂前,先拜天地,再拜祖先,三拜父母,再拜媒人,拜毕入洞房,新郎揭掉新娘的盖头。这时伴娘(送女娘)和男家引新娘的一同进入洞房,其他客人被安排在客厅或席棚之内进餐。现在已将这些繁琐的程序简化了,不坐花轿,不顶盖头,进门不拜祖先堂;迎宴先是用马车,现时用汽车,当然在交通不便或路程较近的地方仍然是以步行为主。每当遇到婚嫁高潮之时,在南来北往的路上常常会看到好多披红着绿的婚嫁队伍。
新婚之夜,是娶媳妇的高潮,灯火不熄,新郎家请来戏班子唱戏。新郎家的亲戚、好友、嫂嫂、兄弟都涌入洞房“耍媳妇”,通称“闹房”。这闹房不忌讳年龄和辈份,常言说新人房内三日无大小。闹房的内容繁多,形式各异,一般逗笑取乐,叫新娘讲那些带点男女恋情的歌谣诗词,有些歌谣使新娘脸红难堪。新娘如若不讲那些带色彩的歌谣,便给新娘出那些难于操作,使人狂笑的节目,如不完成这些节目,大家就纠缠不休,从而会在洞房之内掀起一个又一个戏闹的高潮。闹房到深夜时。有一个传统的必须完成的节目,叫“扮硬盘馍”,在一个大馍上插一把筷子,放在一个盘内,让新郎新娘各人抓住筷子扮开,谁扮的多谁有福,这就要看新郎新娘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了。夜阑人静,闹房的人陆续散去,但事情并未完结。闹房之后还有一个生动的情节,叫做“偷房”,嫂嫂或弟弟,在窗外偷听“新人”的悄悄话,或者让一个小弟弟事先藏在新郎新娘的床下,等他们入睡之后或则猛地跑出来嬉闹,或则将他们的衣服偷走,给大家增添一部分谈笑的资料。
第二天,女婿带着新娘一同去丈人家,俗称“回门”,女婿也要被耍闹一番。第三天,娘家人带上礼物去女家,叫做“看三”。这天下午再将女儿接回,住在娘家,叫做“住十”,意思要住十天,实际上住一、两天便将新嫁娘送回男家去了。(赵养科)